点蓝字关注,不迷路~
(相关资料图)
来源:券商中国
一季度,A股IPO市场久违地冷清了些。
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一季度A股共有68家企业通过IPO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同比减少21%;由于未能出现中国移动等百亿级大型IPO项目,募资金额合计651亿元,同比减少64%。与此同时,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证券两家券商一季度承销规模双双突破百亿,分别为194亿元和168亿元,承销家数分别为13家和10家,稳居行业前两位。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一季度,IPO排队企业撤回上市申请的情况有所增加。有投行人士对此表示,自2022年末,创业板、科创板IPO申报新规发布,一些企业的研发数据、财务指标已不再符合上市申报规定,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定位。尤其部分行业去年业绩压力较大,相关企业的营收增长难以达标。多种因素叠加,使得一季度整个IPO市场进入阶段性盘整期。
一季度IPO企业68家
按发行日统计,截至3月31日,2023年一季度A股IPO市场共迎来68家新上市企业,相比去年四季度的124家,环比减少45%;若考虑春节假期因素,则相比去年一季度的86家,同比减少21%。
从募资金额看,上述68家企业共募得资金650.94亿元,相比去年四季度的1012.54亿元,环比减少36%;相比去年一季度的1798.73亿元,同比减少64%。不过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单家企业的体量有关。
2023年一季度,A股单家企业IPO平均募资规模为9.57亿元,2022年一季度则高达20.92亿元。Wind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A股最大的IPO项目是湖南裕能,募资规模仅45亿元,而2022年百亿IPO项目共5个,其中一季度就占了中国移动(520亿元)和晶科能源(100亿元)两个。
正所谓“东边不亮西边亮”,2023年一季度A股再融资市场却相对活跃。一季度内共实现再融资企业125家,同比增加7.76%;募集资金合计2904.24亿元,同比增长21.04%。尤其邮储银行(450亿元)、长江电力(161亿元)、粤水电(105亿元)三个百亿再融资项目,整体拉升了期内再融资发行规模。
两家券商承销破百亿
越是市场波动,便越是考验投行能力。
在今年一季度的IPO市场,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证券两家券商表现出色,不管是募集金额还是承销家数都稳居行业前两位,并与第三名拉开了较为明显的距离。其中中信证券承销13家、募资金额193.64亿元;中信建投证券承销10家,募资金额168.18亿元。
海通证券位居第三位,募资金额为75.28亿元;紧随其后的是华泰联合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和民生证券,3家券商的募资规模均超过50亿元;中金公司则从去年同期的行业第五下滑至第七,募资金额42.99亿元。此外还有兴业证券、国信证券、西部证券进入行业前十。
不过若以承销企业数量来看,今年一季度,国信证券共承销了7个IPO项目,仅次于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证券,排名行业第三;海通证券和国金证券则分别承销6个项目,并列行业第四;其次是民生证券,共承销5个项目;华泰联合证券、国泰君安证券、中泰证券、申万宏源承销保荐、东吴证券5家券商则均承销了4个项目。
此外,尽管西部证券和浙商证券期内仅各自承销一个项目,但其单个项目的募资规模分别为36亿元和20亿元,在一季度单个IPO项目募资9.57亿元的行业背景下,表现亦较为突出。
A股IPO市场正在盘整
3月31日,共有3家拟IPO企业宣布撤回上市申请。
Wind数据显示,自此共有67家企业在2023年一季度主动撤回上市申请材料。按上市板划分,共有41家拟在创业板上市,15家拟在科创板上市,其余11家则瞄准了北交所。
若加上终止审查和审核不通过的情况,则今年一季度共有80家企业退出了IPO排队的序列,相比2022年一季度和2021年一季度,分别增加了48.15%和70.21%。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已明显感受到“撤否”阶段小高峰的到来。
“去年12月底发布的上市新规,是导致近期企业集中撤材料的重要原因。”华南某券商投行人士表示,撤材料并不意味着发行人本身有问题,或者是保荐机构专业能力不够,更多的是根据行业规则变化重新审视自我定位,或者需要更多的时间来优化调整自身。
2022年12月30日,深交所出台《创业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2022年修订)》,从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研发投入金额等方面,设置符合准确把握创业板定位实际需要的具体衡量指标。同一天,《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也进行了类似修订。
有分析人士称,上述规则的修订,客观上提高了企业上市门槛,可帮助交易所筛选出科技含量更高、品质更加过硬的企业;另一方面也可劝退一些不太符合要求企业,从根本上减轻交易所审核压力,保障获准上市企业的质地。
“随着规则的变化,一些IPO项目出现了板块定位错配的问题。”上述投行人士表示,有些企业可能愿意调整上市板块,比如选择去北交所上市,也有的企业可能因为行业因素导致财务数据暂不达标,需要再等一等。此时撤材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投资者们负责。预计整个IPO市场的盘整过程可能会持续半年左右时间。
责编:万健祎
校对:杨立林
乘全面注册制东风,证券时报官网全新升级
隆重上线“信披+”频道↓↓↓
版权声明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点击关键字可查看
潜望系列深度报道丨股事会专栏丨投资小红书丨e公司调查丨时报会客厅丨十大明星私募访谈丨热搜爆了!张继科借贷合同曝光,商业版图也揭晓…丨重磅!秦刚同日本外相举行会谈,谈及这几件事丨“碳酸锂跌到10万/吨以下,不是不可能”!这场重磅论坛,信息量很大丨禁止村民栽种蔬菜瓜果?官方通报!美国突发,至少21人遇难,多州大规模停电!专家:非常罕见丨银行爆雷!全都在等着巴菲特“搭救”,他却投向这一领域,有何原因?丨余承东回应问界事件!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