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中午,盘女士见到与平日食用蘑菇无异的野蘑菇,便采回家准备与家人“共享野味”。殊不知,在鲜美的汤汁流淌于胃肠道的同时,毒素也随之蔓延于脏腑,死神正向盘女士一家逼近。
图片来源:全州县中医医院
盘女士一家万万没想到,食用蘑菇后,他们就出现了呕吐、神志昏迷等症状。其他家属见状心急如焚,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资料图】
幸好送医及时,盘女士一家得到及时救治脱离危险,已于11日出院回家。
夏季毒菌丛生
夏季是各类野生菌生长的旺季,也是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频发高发期,很多看似与食用菌长相无异的野生菌很可能是“隐藏杀手”。因此,“桂林疾控”再次提醒大家,千万莫要乱食野生菌。
图片来源:全州疾控
毒蘑菇大起底
截至目前,华南地区常见毒蘑菇高达42种,其中可食相似种有7种。盘女士正是误食了与食用鸡枞菌相似的粉褶蕈导致全家差点酿成悲剧。
食用菌健康提示
这里奉劝广大市民一句:一定不要乱采乱食野生菌,避免造成身体伤害和经济财产损失。
注意事项
那么平时,要如何避免吃到毒蘑菇呢?
第一
不采、不食、不买、不卖不明品种野生蘑菇
大家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不在路边摊贩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买来食用。家庭用餐不随意食用野生蘑菇,不采购不明品种的野生蘑菇,对可食用的蘑菇要严格挑选,避免有毒有害物质混入食物中。
第二
民间一些鉴别毒蘑菇的方法不可靠,主要有以下一些误区:
误区一: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事实上我国的一些剧毒蘑菇,如灰花纹鹅膏、亚稀褶红菇都是灰色的,致命鹅膏、裂皮鹅膏都是纯白色的。
灰花纹鹅膏
裂皮鹅膏
误区二:蘑菇跟大蒜、大米、银器、瓷片等一起煮,颜色变黑有毒,没变颜色就无毒。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我国的一些剧毒蘑菇跟大蒜、大米一起煮,大蒜、大米的颜色并不变黑。
误区三:生虫、生蛆的蘑菇没毒。很多昆虫、动物对毒素的吸收与作用与人是不一样的。剧毒的鹅膏菌成熟烂掉后很容易生虫,生蛆。甚至剧毒的鹅膏菌经口服喂养小白鼠,小白鼠都会死。
误区四:受伤变色或者有分泌物的蘑菇有毒。受伤变色或者有乳汁流出是很多科属例如牛肝菌科、红菇科的一个特征,实际上,牛肝菌科和红菇科的很多种类是可以食用的,因此,不能凭受伤变色或者有分泌物来判断蘑菇是否有毒。
误区五:长在潮湿处或家畜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蘑菇的有毒无毒与生长环境没有关系,因为有毒蘑菇与其他蘑菇生长的环境是一样的。
第三
食用有毒的蘑菇后怎么办?
1.催吐是最常用的自我急救方法,中毒者应立即进行催吐。但如果中毒者出现昏迷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否则容易引起窒息。
2.尽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千万别拖延。
3.有人发生中毒后,凡同食用过同样蘑菇者均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
4.保留剩余蘑菇样本,送有关部门鉴定,这有助于确定毒素的种类及制订合适治疗方案。
此外,专家建议吃蘑菇的同时最好不要饮酒,因为一旦吃到的是毒蘑菇,酒精会加速毒素的吸收。
来源:全州疾控、全州县中医医院、贵港疾控、广州日报、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