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水生烟客
(资料图片)
编辑|水生烟客
前言
在我们国家的湖泊和河流里有很多黄颡鱼,它们的肉很嫩,没有太多刺,味道很好,而且对身体也很有益处。
过去,市场上的黄颡鱼大多是从自然水域捕捉的,但最近几年人们对黄颡鱼的需求越来越多,可是自然水域里的黄颡鱼数量却在减少。
因此,通过人工养殖黄颡鱼有很大的商机,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一、生物学特性
黄颡鱼,也叫黄辣丁、黄姑子,属于一种鱼类,像是鲇鱼的亲戚。
它们生活在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等水域,通常喜欢在水流不急的地方活动,白天躲在湖底,晚上游到水面找吃的。
这种鱼喜欢温暖的水,最适合它们生存的温度是摄氏0到38度,最好的生长温度是摄氏25到28度。
水的酸碱度(pH值)最适合是7.0到8.4,如果超过8.4就不太好。
它们不太能忍受缺氧的情况,水里的溶解氧要保持在3毫克/升以上,如果少于2毫克/升就会有些不舒服,少于1毫克/升就会窒息而死。
在黄颡鱼这个大家族里,有一些亲戚长得和它们很像,比如瓦氏黄颡鱼(体型一般不超过50克)、细黄颡鱼、光泽黄颡鱼、长须黄颡鱼等。
现在人工养殖的多数是黄颡鱼,一般大小在25克以下,江黄颡鱼只有少部分被养殖。
二、池塘养殖技术要点
1.池塘条件
想要养黄颡鱼的话,池塘的大小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过水池的深度应该保持在1.5米以上,这样鱼儿才会舒服。
池底的泥巴不要太多,最好是泥质或者砂质的底,池塘要能够方便地排水和注水,而且要确保有足够的水量。
如果养在每5到8亩地的池塘里,最好装备一个功率为2.2千瓦的增氧机和一个自动投饵机。
在把小鱼放进池塘之前,要用生石灰来消毒池塘,一亩水面的池塘需要用大约75到90千克生石灰(以1米水深计算),这样可以把杂乱的野生鱼类清除掉,并且杀死病菌,确保池塘里的环境适合养鱼。
2.鱼苗放养
在挑选要养的小鱼时,要选体型好、没有毒害的鱼苗,然后,根据小鱼的耐受能力、小鱼的数量和池塘里的水温,要给小鱼做一次“消毒”。
通常情况下,在把小鱼放进池塘之前,会用适量的小苏打和食盐混合的水来洗一下小鱼,大概5到10秒就可以了,这样做可以帮助预防鱼身上的疾病。
要确保池塘里放养的小鱼数量适中,一般来说,每667平方米的水面可以放养约7,000到9,000条体重在50到60克左右的黄颡鱼。
如果小鱼的体重比较大,放养的密度可以适当降低一些,这样做可以让池塘的环境更适合小鱼的成长。
3.水质管理
和普通的鱼相比,黄颡鱼不太擅长忍受低氧气环境,喜欢水很干净。
因此,在养黄颡鱼的池塘里,水要保持清澈,能够看到底的透明度要在35到40厘米左右。
为了防止鱼儿因为氧气不足而浮在水面上,需要把增氧机安放在鱼比较多的池塘里,同时定期加入新的水。
黄颡鱼养殖的池水不应该太碱性,而且用来防止疾病的生石灰要适量,不要每立方米水里加入超过20克。
春天的时候,水不要太深,这可以帮助水温升高,在放小鱼的时候,水深应该在80到100厘米之间,然后逐步加深到1.5到2米。
夏季时,池水的深度应保持在1.5到2米之间,如果池塘太浅,阳光会太强,不适合黄颡鱼喜欢在弱光下觅食的习惯。
而且在高温季节,水的质量容易变差,所以需要及时换水,一般每个月要换2到3次,每次换水20到30厘米左右。
如果换水不太方便,或者池塘的水质不好,可以使用一些微生物制剂来改善和维持水质。
如果天气突然变化,要加强夜间的巡视,看看是否有鱼浮在水面上或其他突发情况,以便采取措施,避免意外发生。
秋天的时候,温度逐渐下降,保持水位较深可以有助于稳定水温和水质。
4.肥料投施
在清理池塘一周后,需要往池塘里加入新的水,池塘的水位要保持在1.5到2.0米之间。
在注水的同时,可以用网来过滤水,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不好的野生鱼等有害生物进入池塘里。
在放养鱼苗之前的一周,要给池塘添加一些基础肥料,就像是为土地施肥一样。
具体要求是:基础肥要充足,春天补充肥料,夏天适量控制,秋天要及时添加肥料。
基础肥料可以选择有机肥料,之后可以使用一些无机肥料来补充,并且要确保池塘里的鱼苗有足够的适口饲料。这样做可以让鱼苗在池塘里生长得更好。
三、日常养殖管理
1.水质
要想高密度地养殖鱼苗,首先池塘的水应该保持干净清爽。
一般情况下,环境好的池塘都需要在大潮水期间进行大量排水和换水,通常每个月会有两次大规模的换水。
随着鱼的数量不断增加,后期需要特别关注底层水的情况,如果没有换水的条件,就需要添加一些高质量的光合细菌来维持水质,这样才能保证池塘里的环境适合鱼苗的健康生长。
2.底质
随着鱼的不断成长,它们会吃得越来越多,这会导致池塘底部的水质逐渐变差。
这种情况容易造成细菌滋生,让水质不太好,为了保持水质的清澈,你可以定期使用一些改善剂,比如复合过硫酸氢钾片等,来处理水质问题。
另外,也可以适当使用一些光合细菌来分解池底的有机物,这样能够让池底的水保持清澈透明。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你保持池塘的环境,让鱼儿有更好的生长条件。
3.投喂
根据放养的数量、水质状况以及季节等因素,要灵活地调整投喂策略,确保鱼儿得到均匀充足的食物,最好按照科学养鱼的"四看四定"原则来投喂。
开始时,黄颡鱼吃的不多,大约3到5天后,它们会开始一起吃。
通常会给它们投喂膨化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在39%到42%之间。
每天早晚各喂两次,刚开始的时候,每天投喂量可以是鱼体重的5%到8%,之后逐渐减少到鱼体重的4%到5%。
根据天气情况和每天的投喂反应,适时地进行调整,每次投喂时,可以先投喂当餐的70%到80%,然后再补充。
根据鱼的大小,调整饲料的粒径,因为黄颡鱼的摄食时间不长,容易受到惊吓,为了促进它们的生长,可以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来投喂。
由于黄颡鱼晚上比较喜欢吃,晚上可以多投喂一次,这有助于它们健康成长。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黄颡鱼的食物需求,促进它们的健康生长。
4.增氧
要确保池塘里的氧气水平是安全的,最好的方法是安装一个智能氧气监测装置。
如果你有条件的话,在安装了智能氧气监测装置后,根据实时的曲线和氧气的使用规律,合理地使用增氧机。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低氧投放,同时也要结合天气和水质的状况来适时调节,这样才能确保池塘里的氧气水平是安全的。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早期除了中午12点到下午3点打开增氧机以外,凌晨3点到早晨8点也要打开增氧机。
其他时段不需要打开,在后期阶段,要增加增氧机的使用次数,以确保池塘中的溶解氧含量能够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保障池塘中的氧气水平,让鱼儿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四、病害种类及防治
黄颡鱼没有鳞片,它的抵抗病菌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防止病害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是在小鱼刚放进池塘时,它们的皮肤和体质比较娇弱,容易受到细菌,尤其是寄生虫的感染。
如果病害发生,损失可能会很大,即使在鱼长大后,体质会强一些,发病率也会降低,但仍不能掉以轻心。
黄颡鱼发生疾病的原因可能有:鱼苗本身带病没有得到彻底消毒,鱼苗体质不佳,水质不好,饲料受潮霉变,以及气候等,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预防病害:
1.改善生态环境:清除池底多余的泥沙,如果条件允许,冬天可以晾晒池塘,使池水的酸碱度维持在7.0到8.4之间。
2.选择优质鱼苗:购买高质量的鱼苗,并在投放池塘前对鱼苗进行消毒处理。
3.定期消毒:定期对池塘进行消毒处理,保持水质清洁。
4.合理投喂:投喂鱼食要定时、定量、定质,不要过量喂食。
5.谨慎使用药物:注意黄颡鱼对敌百虫、高锰酸钾、硫酸铜等的敏感度很高,使用药物要控制剂量,避免引起慢性或急性中毒。
如果黄颡鱼发病,应采用积极的方式治疗,主要常见 病的有效治疗方式如下。
1.出血性水肿
黄颡鱼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出现疾病症状,患病的鱼会在体表产生更多的黏液,腹部膨胀,身体泛黄,肛门肿胀,头部、腹鳍和胸鳍会变红,鳍条可能会溃烂。
在腹腔内可能会有很多黄色的物质或者血水,肠道内可能没有食物而有黄色黏液,肝脏可能呈土黄色。
通常在高温的季节容易爆发,病鱼会在水中不停地旋转,不久后就会死亡。
治疗方法是使用150毫升的杀菌红在每亩水面积为1平方米,水深1米的水体中,连续使用2天。
同时,在鱼的饲料中加入鱼肝宝和鱼肝泰,连续使用3到5天,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鱼康宝和鱼用肝泰,连续服用3到5天。
2.肠炎病
这种疾病的病原体叫做肠型点状气单胞菌,患病的鱼会在岸边独自慢慢游动,食欲不振。
轻度症状表现为肠壁和食道局部充血发炎,肠道内没有食物但有很多黏液。
严重症状下,整个肠道和胃呈现红色,肠内有淡黄色黏液,血肿充满肠道,腹部肿胀,肛门也会红肿,轻轻按压腹部会有黄色黏液流出。
这种肠炎病通常是继发性感染,即病原体通常存在于水中,有时也可能存在于鱼的肠道中。
只有当水质变差、鱼的抵抗力下降时,疾病才会爆发,低溶解氧、高氨氮和饲料霉变等情况会降低黄颡鱼的抵抗力,从而导致这种病的爆发。
这种疾病在水温达到25℃到30℃时最容易流行。
治疗方法是,每亩水深1米,将100到150毫升的菌毒双宝稀释后洒在整个水池中。
第二天,使用0.3克二溴海因溶于每立方米水中,然后泼洒在整个池塘中。
同时,在鱼的饲料中加入肠鳃平和高温维生素C,连续使用3到5天,直到病情完全好转为止。
3.车轮虫病
这种疾病在春季和秋季容易流行,会在鱼的体表和鳃部寄生。
通过放大镜可以看到虫体像菜碟一样在鱼的表面旋转移动,感染严重时,鱼会在池塘里疯狂地游动,就像是在进行“跑马”一样。
这种病主要在水温在18℃到28℃之间时容易出现,治疗方法是,每亩水深1米,使用200毫升的车轮净,连续洒1到2次在水池中,同时,在鱼的饲料中加入鱼虫速克,持续使用3天。
4.小瓜虫病
黄颡鱼容易受到多子小瓜虫这种寄生虫的感染,一旦感染,会出现迅速死亡的情况。
这种寄生虫会在鱼的体表形成小白点,因此也被称为白点病。
严重感染时,整个鱼身都布满了小白点,还会有一层白色薄膜覆盖在体表上。
患病的鱼会表现出迟缓的反应,有时会浮在水面上,体色可能变黑,游动也异常。
最终,由于运动困难和呼吸问题,它们可能会死亡,此病在水温在15℃到24℃之间最容易传播,pH值在6.5到8之间,夏季较少发生,病情的发生通常与水质恶化和养殖密度过高有关。
治疗方法是首先使用0.7克百虫克和1.5克高效灭菌碘,每立方米水中,泼洒在整个池塘中。
然后等待一天,换掉池塘的一半水,然后再次使用相同剂量的百虫克和高效灭菌碘进行治疗。这个过程可以更好地治疗白点病,帮助鱼恢复健康。
5.水霉病
水霉菌是导致黄颡鱼得病的病原体,特别是在温度介于13℃到23℃时容易增殖,这种疾病是继发性感染,尤其在春季多发。
鱼苗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机械性损伤,如果没有及时消毒,就可能导致这种病的发生。
感染后,在鱼的体表上会出现白色棉毛状的菌丝,因此也被称为白毛病。
受感染的鱼因为负担加重,会游动缓慢,食欲减退,最终可能因消瘦而死亡,只有受伤的鱼才会感染这种病,因此在放养鱼苗时要确保消毒工作做得很好。
治疗方法是,在感染早期使用0.5克百虫克每立方米的剂量,将药物泼洒在整个池塘中。
同时,在鱼的饲料中加入鱼康宝,持续使用5到7天。这样做有助于预防细菌感染,从而有效地治疗这种疾病,效果非常好。
7 .营养性疾病
这种病主要是因为鱼的饲料没有足够的营养引起的,通常会表现为鱼体发黄或者粉白色,胆囊会肿大,胆汁可能会变黑,生长速度较慢,受影响的鱼可能会零星地死亡。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你可以考虑以下方法:首先,尝试更换优质信誉饲料厂生产的饲料,这些饲料通常会提供更全面的营养。
如果你自己配制饲料,要确保各种成分的比例适当,这有助于提供鱼需要的全面营养。
结语
在养殖黄颡鱼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以预防为主,强调防范胜于治疗。
一般来说,黄颡鱼的抗病能力较强,在养殖过程中不容易生病。
然而,由于它们没有鱼鳞保护,只有皮肤黏液作为屏障,操作不慎可能导致疾病发生,比如轮虫病、肠炎病和水霉病等。
在具体的防治中,需要特别注意管理水质,定期进行换水和添加新水。
当鱼苗放入池塘后,要定期使用一些消毒药物进行喷洒,同时也要注意定期消毒饲料台和饲喂场地,这有助于减少疾病的风险。
关键词: